从破落户一路逆袭而来,如今被对标成为省级新区发展,这也直接决定了临港区域在十年之内有了质的变化,2009年临港房价2500元,十年后均价已经达到了8700元/㎡,算是宜宾涨幅第一档了!从临港区域的名称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一片区的变化,从最初的白沙工业区,到之后的下江北,再到临港,最后到现在的三江新区,这一步步的发展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临港近十年的楼市变化以及价格涨跌情况。
在这之前,下江北和南岸等区域的联系,主要依靠的是上江北岷江大桥或者是坐船,从名称上来看,“下江北”不过就是上江北复制粘贴的孪生兄弟。当时的下江北主要是以七九九、天原等一大批工厂工业区为中心,这一带的企业生活区也是作为整个临港的核心人居发展中心。而随着长江大桥的建成,一大批本土房企进入,分别包括成中、寅吾、树高等,临港的房产发展也就此打响了第一炮。当时临港的房价要略低于南岸片区,几乎是和南溪区比肩的,大概2000元/㎡左右,建成的黄桷坪花园(三期)均价为1700元/㎡,2010年入市的青年城略有上涨,均价在2100元/㎡左右。但是就整体而言,区域发展还在初期,临港对于房企和购房者的吸引力还略显不足,所谓的开发还是集中在长江大桥的一侧,而朝内还并没有发展和开发。随着开发的持续深入,临港的第一波发展高潮慢慢到来,整个临港的开发四面开花,多个开发商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临港大部分乡镇人民对于县城安家的需求。随着太阳岛、地中海蓝湾等项目的落地,吸引了大部分拆迁户和临港的老厂居民,市场继续延续着小幅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就产品而言,当时的产品还是主要以100平米的两房等大户型为主,市场缺乏所谓的刚需产品。直到2013年,随着邦泰·临港国际的亮相,宜宾开始有了“刚需楼盘”的定义,开盘仅8个月就卖出3000多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清盘。这也说明了刚需盘在当时是非常占据市场竞争力的,功能性的小二房、小三房的出现,让购房者眼前一亮。临港房子卖得好,市场持续供不应求,房价跟着水涨船高,至此之后,临港的房价一发不可收拾。很快,临港房价破6,大部分楼盘都以高姿态亮相,有直逼南岸之势。直到2014年下半年,市场整体开始逐渐出现下行,市场供应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临港整个楼市都是较为冷淡的,不少房企现金流出现了危机,大量的库存直接导致降价。从2015年开始,整个楼市遇冷,楼盘卖不出房,就连降价也卖不出去,这时临港的房价开始暴跌,从6000+开始一路下探,甚至一度出现3000+的项目。这一时间段的新盘数量寥寥无几,除了邦泰·国际社区以外,基本都是以清库存为主。楼市的持续下探,出现了市场的震荡,直到2016年,开始出现大规模棚改、各种相应政策的推出,才慢慢让楼市逐渐回暖。随着区域发展,以大学城、科创城的建设,临港的房企终于缓过来了。由于楼市回暖的原因,到了2017年尾临港的房价已经涨回了6000+。转眼到了2018年,大学城的落地,企业的大规模的入驻,让临港的调性瞬间被拉起。临港的楼市价格也逐渐开始上涨,一大批国企、央企房企争相进入:华润、金科、丽雅、中铁、铁投等,这一时期临港的房价开始发生了质的改变。临港逐步摆脱了“刚需、低价”的标签,高端舒居类产品开始出现,价格也由此猛地一涨,白沙翡翠城、公园九里开盘8000+,江宸一期直接破万。至此,整个楼市价格被带动了起来,与之前相比,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而由于临港被对标天府新区,作为宜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也让临港俨然成为宜宾最热的区域。写在最后:十年的临港房价变动幅度,整体来看,是个螺旋上升的态势,但很显然,受政策和大环境的影响还是较大的。目前,临港的房价维持在一定的稳定期,长期看来,临港的房价缓慢上涨的趋势依旧存在。对于临港十年的房价史,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讨论!